目前己知最早的译作为1941年6月、张爱玲21岁时发表于《西风精华》第6期上的《谑而虐》,选译自1938年美国畅销书With Malice Toward Some。《西风精华》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西风月刊社系列刊物中最晚出的一种。第一种为著名的《西风》,于1936年9月创刊,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办刊宗旨,主要撰稿人包括林语堂、老舍等名家。创刊于1940年的季刊《西风精华》旨在“译述西风精华,介绍欧美读物,对西洋文化作进一步之介绍”。其撰稿人也是名家众多,以张爱玲发表《谑而虐》的第6期为例,就有《西风》创办者之一黄嘉德、厦济安和乔志高等。张爱玲的译作能在此期刊上公开发表,也证明了张爱玲的翻译实力。
1952年夏至19”年秋,由沪至港的张爱玲主要靠翻译工作维持生活。她为美国驻香港新闻处翻译了一些美国文学名家名作,先后译有劳林斯《鹿苑长春》、《爱默森选集》、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诗选》(合译)、《欧文小说选》(合译)、《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等。在这些作品中,张爱玲最喜欢的是《老人与海》,她在1954年11月为中译本作了一篇称得上饱含深情的序言,表达了对该作品的欣赏和喜爱。她极少给这一时期的其他译作写序,除了《爱默森选集》,但是后者的序言虽然比《老人与海》的译者序长很多,但摹本上是对爱默森生平创作和主要思想的介绍,对翻译方面的心得体会只字未提。这与宋淇(著名翻译家林以亮的笔名)的回忆是一致的.据《私语张爱玲》介绍,“张爱玲其实对她翻译的这些美国文学作品都不喜欢,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译,唯一的例外,可能是《老人与海》”。
张爱玲自己曾说过:“我逼着自己译爱默森,实在是没办法。即使是关于牙医的书,我也照样会硬着头皮去做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作家的张爱玲在那段非常时期不得不以翻译为主业的无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译者的张爱玲在译自己不喜爱的作家或不擅长文体时面临的巨大困难。不过,这些状况并不能说明张爱玲在港期间的译作,除她自己推崇的《老人与海》外,都是没有价值的。张爱玲对超验主义的两座丰碑—爱默生与梭罗在中文读者中的译介具有开拓之功。事隔多年,1986年12月,三联书店出版了张爱玲所译的《爱欺森文选》,仍有学者对其作出如下评价,“由于译者本人就以从事小说、散文创作而著名,因而在翻译时能很好地抓住原作的神韵,整个译文读来有很难得的顺畅舒服之感”。仔细阅读她这一时期的译作之后,我们发现,张爱玲不仅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作家,同样也是一个负责的译者,她利用自身的语言天斌,为我们奉上了这些美国名著的初译本,其中绝大部分到今天仍称得上是原著最好的译本之一。
后来她对创作作品进行自译。《秧歌》和《五四遗事》都是先出英文版再自译成中文的。《怨女》被公认为是张爱玲英语创作the Rouge of the North的中文版,其正式出版虽然晚于后者,其实是根据后者翻译而成的。《赤地之恋》则正好相反,先写中文再译为英文。以上作品的中英文版本都是正式出版或发表的。1961年,她把《桂花蒸•阿小悲秋》节译成英文,收进聂华荃编译的《中国女作家的八部短篇小说》。1967年为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所出的《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选》英译《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宋淇认为,张爱玲中英文“也真拿得出去”,自译时不管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二者同样地自然,看不出翻译的痕迹”。宋先生还提到,夏济安和夏志清对她这种随心所欲、中英文互译的本领很是钦佩。《五四遗事》寄到《文学杂志》去发表时,夏济安说完全看不出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除了一时疏忽,把女主角‘范小姐’写成‘方小姐’之外”。
此外,她还改编或节译过《魂归离恨天》、《一曲难忘》、《荻村传》、《伊凡生命中的一天》、《玛曲昂娜的家》等。其中前两部是为香港电懋公司改编的剧本,后三部是为美国之音改编的连续广播剧。
1967年张爱玲获得麻州剑桥瑞克利夫研究院基金资助,得以实现自己的夙愿,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又称《海上花》)。《海上花列传》是韩邦庆于1894年出版的一部长达40多万字的吴方言小说。对古典小说最博学多才且评价最严的鲁迅不仅在《中国小说史略》将其列为清“狭邪小说”压卷之作,还称赞它“平淡而近自然”。胡适对这部小说也极为推崇,称其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张爱玲更是认为它代表了中国文学“平演而近自然”的最高理想。张爱玲花了十余年,先后将其译为英语本《海上花列传》和国语注译本《海上花列传》。分属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是翻译史上罕见的现象。前者将《海上花列传》推向世界文学殿堂,使异质文化读者有可能亲近中国文学,感受中国风尘女子的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后者不仅为研究者了解这部吴方言小说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推动了一般中文读者阅读和欣赏这部小说的热情和积极性。
1982年《海上花列传》第一、二章的英译应邀发表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办的《译丛》通俗小说特大号。国语注译本《海上花列传》于1983年由皇冠出版社正式出版。英译本《海上花列传》虽完成在国语本之前,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出版社,80年代中期张爱玲寓所不幸遭窃,丢失的物品中就包括这珍贵的英译《海上花列传》定稿。直到2002年,张爱玲遗物中的部分手稿被转交给著名香港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孔慧怡整理润色,英译《海上花列传》才得以在2005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孔慧怡在跋中介绍,交给她的手稿不仅不全,而且是初稿,不清楚或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很多,她差点放弃,不过因为她自己倡导合作翻译,才坚持下来。由于张爱玲对原著了解深刻,译作结构上的变化(包括删节和对个别地方的改写)保留了张爱玲的处理,但在全书的翻译方法、语言应用和节奏,乃至于人名翻译方面,可以说40%为张爱玲的工作,60%为孔慧怡的努力。
上一篇:著名翻译家王永年:中西文学的信使
下一篇:论中国翻译的文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