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5期,6.7千字。
作者刘卫东,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副教授。合作者:田贵森。
文章在语言变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透过实例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剖析,指出,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产生,正是文学作者出于文学表达的特殊需要而故意采用的一种语言运用现象。原作者往往利用语言变异这一特殊现象让文中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职业性质、个性特点等特征,目的是为了传递所塑造人物的社会信息和增强人物形象的可信度。在语言变异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在传递文中人物言语内容信息的同时,传递他们的社会信息。由于不同语言的语言项目变异所传递的社会信息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译者灵活运用目的语言的变异手段,最大程度地译出原文的整体意义。
文章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释义,语言变异的翻译就是要在传达原文语言表层指称意义的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言深层蕴含的社会意义。由于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英语的变异形式要比汉语复杂得多,英语的变异可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项目来体现他们隐含的社会意义,而汉语的变异则更多地通过语法,甚至更高层次的话语篇章变异来传递说话者的社会信息。因此,在语言变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拘泥于原文中各个具体语言项目的变异状况,而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充分利用汉语的特点,在保证原文的表层指称意义和深层蕴涵意义没有受到影响的前提下,把原文的语言变异转换成汉语中更能体现社会属性的语法变异和话语篇章衔接变异。
【温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译难题或者有翻译需求,可立即拨打全国免长途费咨询热线:400-8808-295 我们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上一篇:餐桌上的菜名与翻译
下一篇:翻译配音员应该注重那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