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SiteMaps| 服务城市

更多分享

热点内容

关于译雅馨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8808-295
市场部:400-8808-295
业务手机1:18025469690
业务手机2:18026945480
Email:info@yiasia.cn
投诉:+8613632989980

总部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杨美社区龙景小区2号三鼎电商大厦502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文章内容

甘肃省俄语翻译说说翻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去年年底。由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等打造的权威解读当代中国核心话语的“中国关键词”多语平台在京发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等5个专题的首批77条核心词汇的权威解读和阐释以中、英、法等7个语种同步发布。几天之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术语发布仪式在京举行。81条能够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被挖掘整理。并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对外传播。  推进中国声音更好地向世界远播。翻译是重中之重。然而。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声音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解释和翻译法则。反映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思想文化术语出现了解释不一、译法存在偏误的现象。中华思想核心概念的准确表达遇到困难。影响了中国声音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提升翻译水平与能力。向世界更好讲述“中国故事”?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翻译面临挑战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新时代条件下。翻译工作无疑担负着重要角色。却也面临不小挑战。“中国文化中的‘韬光养晦’一词有着多种翻译方法;一个‘不折腾’折腾了翻译界很多专家学者;‘打铁还需自身硬’又引发了无数争议。是铁硬。还是打铁的人硬?”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刘和平举例解释。  “与经济发展相比。中国文化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与国家的地位还不相符。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外译中的异化策略在翻译中占据明显优势。甚至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对中国的误读与扭曲。使作为国家利益的中国国家形象受到损害。”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孙晓萌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有关中华思想文化的整理、译介与传播没有相对一致的理解与阐释。更没有规范的翻译标准和统一的操作规程。相关解释、翻译往往大相径庭。译法纷纭。水平参差。极易引发歧解。极大影响了“中国声音”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提出了构建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正为此做着努力。教育部、国家语委集合国内外文史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于国际传播的角度。筛选、整理包括“道”“仁”“义”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并据此译成英语及其他语种。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维护文化主权。  建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令人担忧。高质量的口译和笔译人员匮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懂专业的口译人员难寻。能够参与类似中华文库经典作品翻译的青年人甚少。想学口译的青年人多。想‘坐冷板凳’从事笔译的青年人匮乏。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迫在眉睫。”刘和平指出。  专家们指出。目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明确。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取向。使翻译人才培养和外语教育本身回归人文传统。将学界和业界、国内和国际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给予长期持续的经费投入。在翻译人才评价标准方面建立更为系统科学的体系等。是值得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  多语种翻译队伍的建设亟待解决。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主要以英、法、德、日、西等通用语种为主。非通用语种涉及较少。相关对象国语言的高级专门翻译人才培养问题需要破题。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开设有67个外国语专业。是中国目前开设外语数量最多的高校。距离覆盖世界主要国家语言仍然具有较大差距。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重大历史关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向世界讲清楚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是一项时代的任务。国家需要引导好翻译教育事业这个基础命题。凝聚起语言的力量。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向世界说明好中国。学者们一致认为。  “希望国家建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推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刘和平建议:“设立人才培养项目资金。有计划地培养各领域或专业急需翻译人才;更多设立奖学金。积极鼓励并培养中外青年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服务;投入必要的资金。尽早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医学、中国教育等专题汉外多语种平行语料库。为中国文化普及做好基础性工作;整顿翻译市场。鼓励翻译自由职业者;征收语言服务企业‘学徒税’鼓励并支持企业用‘学徒税’接收实习生。与高校共同培养语言服务人才。实现校企联合培养语言服务专业化人才。”

0

上一篇:日语同传公司分享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

下一篇:南通展会口译公司讲解《最后的情人》获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