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佛经翻译。由于译者的中文水平不高。佛经翻的比较朴质。晋代以后。有人觉得佛经的译文不够优雅。但释道安反对在汉译佛经中润色辞藻。他称赞安世高的翻译“质朴”是保存了印度语的本色。道安《大十二门经序》云:“世高出经。贵本不饰。天竺古文。文通尚质。”(《出三藏记集经序》卷七)
释道安《鞞婆沙序》(《出三藏记集经序》卷十)又云:“赵郎(赵政)谓译人曰:《尔雅》有《释古》《释言》者。明古今不同也。昔来出经者。多嫌胡言方质而改适今俗。此政所不取也。何者?传胡为秦。以不闲方言。求知辞趣耳。何嫌文质?文质是时。幸勿易之。经之巧质。有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众咸称善。斯真实言也。”
释道安频繁声称天竺方言古质。但他并不懂梵语。这是一个误解。其实佛经的梵文原文是辞藻华美、声韵婉约的。鸠摩罗什看到佛经被翻译成中文后。译文变得那么俗鄙。觉得非常可惜。
《高僧传》卷二《译经中 鸠摩罗什》记载:“初。沙门僧叡才识高明。常随什(鸠摩罗什)传写。什每为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絃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出三藏记集传》中卷《鸠摩罗什传第一》)
其实有不少所谓的“文化比较”。只是建立在对异文化的误解、或者想当然的基础上。而真实的情况可能会背道而驰。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佛经开始的。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由于各种翻译策略不同。它们从各种不同层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深圳翻译公司:深圳译雅馨无限
上一篇:在泰语的翻译公司谈谈电影翻译现状